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红茶的工艺分为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红茶的工艺分为以及红茶工序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毛茶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常方案。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由此看来,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六大茶系制茶工艺区别
1、原因是六大茶系的茶叶产地、品种、制作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其制茶工艺也有所差异。
2、六大茶系指的是中国的六个主要茶叶产区域,即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南部的福建、浙江和江苏。
3、这些地区所产茶叶品种繁多,制作方式也各具特色。
4、例如,福建的武夷岩茶采用特殊的揉捻方法,云南的普洱茶采用后发酵工艺,浙江的龙井茶采用“杀青、揉捻、干燥”三步工艺等。
5、因此,要想深入了解中国茶的文化和制作工艺,需要对不同茶系进行区分和研究。
三、红茶的工艺
1、红茶,为山茶科植物茶的嫩叶或嫩芽。[12]红茶并不是天然生长的,而是在明末清初,在绿茶的基础上制做成的。[13]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15]发酵作用使茶叶中的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以水冲泡,不仅香气迎人,还呈现出特有的深红茶色,因此被人称为“红茶”。[14]
2、红茶产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红茶原来是东方人特有的茶饮,后来西传欧洲成为王公贵族们喜爱的茗品。[14]红茶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以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浙江诸暨、浦江等地;湖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宜宾、高县等地。红茶的特点是色泽乌润,味厚而带有焦苦,有麦芽香,茶汁红艳。[13]
3、红茶含有维生素、咖啡因、氨基酸、矿物质、多糖、茶多酚等多种营养和功效成分。研究表明,红茶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红茶中的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抑菌、抗突变、抗病毒、除臭等功效。[15]能清热解表;用于急、慢性肠炎,痢疾;急性肝炎,消化不良,衰老等病症。
四、决定红茶品质关键工序
1、初制基本工艺是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四道工序。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序。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两种。萎凋时间、萎凋程度的掌握因萎凋方法、季节、鲜叶老嫩度等因素而异。
2、发醇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通过发酵促使多酚类物质发生酶性氨化,产生茶红素、茶黄素等氨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成茶总的品质特点是红汤、红叶。
五、制红茶用什么方法烘焙
1、红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大步骤。
2、萎凋:即是将摘下的鲜叶充分摊晾,好使叶片中的水分均匀地散失,让叶片自然萎蔫凋谢。。
3、揉捻:这个步骤是增进内质的重要环节,适度揉出茶汁,让茶叶里的细胞破碎,茶多酚由此得以与空气中氧气接触,发生酶促氧化,为下一步发酵打下基础的同时利于红茶香气的形成。通俗点说,揉捻就是把萎凋叶像揉面一样搓揉,使其形成条状的过程。
4、发酵:传统的发酵方法是将揉捻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加力压紧,并用湿布焐至叶及叶柄呈古铜色并散发茶香。
5、干燥:即烘焙,去除多余水分和苦涩味,焙至茶梗手折断脆,气味清纯,使茶香高醇。一般而言,传统的烘焙一般采用炭焙或者电焙,在100摄氏度左右温摄氏度下烘焙3小时以上,这样的炭焙或者电焙方式不仅仅耗时耗力;另外,使用该炭焙或者电焙所制备的茶叶还会出现返青的问题。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英红九号红茶:特点、制作与品牌推荐
2025-06-04 13:04:13云南红茶主要营养价值简介_云南产什么茶
2025-08-18 03:19:30滇红产地「滇红茶简介」
2025-08-18 00:52:28保鲜袋能不能装红茶-保温杯可以装红茶吗
2025-08-18 00:37:00红茶英文单词怎么写,红茶评价怎么写
2025-08-16 03:08:09